
如果要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个经典的商人角色,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威尼斯商人》中贪婪、小气的夏洛克。 莎士比亚在数百年前所写下的形象,可以给当今的商业社会敲响警钟:如果一味追求利润而缺乏人文精神,商业活动无论看上去多么华丽,都不可避免地面临陷入危机的危险。
商人应该如何拥抱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钱世正教授为我们揭开了商业伦理与人文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
人文商业道德体现在“坚守本心、创新致远”
弹琴、绘画、写书法,是外界对“人文”二字最直观的理解。 人文包括艺术,但精神表达尤为重要,即社会活动中的价值追求。 体现在经营活动中,钱世正认为,人文精神的表达就是坚守本心,实现创新。
他从理论上阐释了商业伦理与人文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关键的特征。 它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寄托、思想和艺术。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对人的保护。 对生命的敬畏,对价值的追求。 当前的商业活动包括流通、交换、交易等各个过程。 人文精神可以促进商业活动有序进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毫无疑问,商业以利润为中心,人文精神也不是让商人放弃自己的利益。”
钱时政还指出,人文精神具有包容性,可以融入其他不同领域。 他以滕俊杰导演的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式表演为例。 当天的现场游泳表演成为文艺演出中最精彩的一幕。 男中音歌手廖昌永身着白色西装亮相。 唱完《游泳的伟大时刻》的第一段后,他身边的舞者迅速脱掉了外套和裤子,露出了男士连体蓝色泳衣。 随后他从距水面1.5米的彩虹桥跳入泳池,游到对岸岸边,上岸,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另一个麦克风,完成了歌曲。
“相比于单一的歌唱或水上运动,一体化的展示形式具有创新性,艺术与体育碰撞出新的火花。” 钱世正认为,“人文+商业”也是如此,融合自然会水到渠成。 它将催生创新。
激发创造力和人文精神重塑企业价值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最近在上海很受欢迎。 这部作品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白》,采用了让观众亲身体验的呈现形式。 观众不仅享受戏剧作品,而且沉浸其中,并拥有自主选择故事情节的权力。 该剧不仅好评如潮,2018年票房收入更是达到了8000万元。
“文化作品的商业发展可能性有多种形式,商业活动要想持续盈利,就需要有新颖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 引申出《不眠之夜》的火爆,钱时正指出,人文精神可以激发创造力。 当商业活动真正与人文元素结合时,就会发现新的增值空间。 书画等艺术形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 正是这些追求和愿景激发了商业活动的灵感。 因此,写于1606年的《麦克白》永远不会过时,商业发展得好可以赚大钱。
不仅仅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成长也是如此。 优秀企业家在人文精神的驱动下,将不断实践创新,推动企业成长。 在钱时正看来,无论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起来的阿里巴巴,还是通过技术创新腾飞的华为,背后都有马云、任正非等优秀企业家。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 会不会背离人文精神? 钱时正从社会生活的广阔层面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人文精神是必需的,可以防止人们在追求利益和财富时进入误区甚至禁区。 如果商业活动中缺乏人文精神,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就会随之而来。 “商业缺乏人文精神,往往会造成‘互害’。”钱世正指出。 比如,市场竞争者之间出现紧张局面,“黑稿攻击”、“黑公关战”层出不穷,最终造成双方两败俱伤。 “这意味着人文精神的缺失,商业陷入了不正当竞争。”
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人文与商业伦理的融合,钱时政认为,企业未来的价值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人文精神将重塑企业的价值。
事实上,人们往往会根据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来判断企业,但在观察企业是否成功的同时,也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以亚马逊为例。 成立20年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近几年才实现盈利。 但该公司股价始终居高不下,市值一度接近1万亿美元。 仅其电商业务肯定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价值。 在钱世正看来,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是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储备——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亚马逊的AWS(云服务)业务排名全球第三,也一直是高速增长点最近几年。 。 去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亚马逊AWS在全球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为51.8%,其次是微软,仅占13.3%。 钱世正表示,尽管亚马逊过去长期亏损,但从长远来看,亚马逊未来会更有价值、更有竞争力,能够给社会带来改变,因此有更高的期望。 衡量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能仅仅关注当前的利润和成就。 未来能否持续创造利润、持续创新是关键标准。
提升企业家素养,注入人文精神刻不容缓
针对“商业伦理与人文”的主题,复旦大学EMBA近日发布了《商业行为中人文重要性的调查问卷》,共收到来自商学院学生和同行的219份回复。
调查显示,大家普遍追求更高的经营活动质量。 50.68%的人不同意“好的商业活动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观点,这与学者的评价标准一致。 调查问卷还列出了评估公司成功的维度。 在“经营历史长短”、“是否成功上市”、“营业额及利润率”、“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四个选项中,“承担社会责任”成为重中之重。 其次是“营业额和利润率”,这也表明受访者对企业社会性的重视。
当今的经营活动往往与人文精神存在着一堵墙,企业家的整体人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代企业家人文素质总体为5.69分,钱世正只得了6分。 同时,67.5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商业活动存在一定的人文缺失。 不少受访者也认为,被马云、孙正义视为偶像的稻盛和夫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具有人文精神的管理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钱世政表示,迫切需要为企业家注入人文精神。 商业活动需要人文精神的加持。 接受多元文化,不断提升个人价值观成为解决之道。
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为了提升人文素养,近年来不少商学院开设了专业人文课程。 调查问卷显示,67.12%的受访者认为商科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非常有必要。 很多企业也选择了学习汉语课程。 钱世正指出,当前存在学习国学的市场需求,这可以体现人们希望尽快弥补自身短板的意识。 但不能完全依靠书本学习,而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和融入人文精神。
乔治·里兹提出的社会麦当劳化,体现了工具的高效利用来解决问题,但也导致了个性化的缺失。 为了激发更多的创新,应该有更多的知识、文化、价值观为个人提供参考。 钱世政表示,企业家可以通过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这样的“比较教学”可以促进人文与商业道德的融合,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趋势。
注:本文摘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文汇报》联合举办的“复旦-文汇报管理专家圆桌讨论会”,发表于2019年9月28日《文汇报》。